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超丧音乐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本超丧音乐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提起丧片,首推十年前这部经典的日本电影。
本片改编自山田宗树同名小说,多数人看完这部片子都会悲悯主人公松子的遭遇,这主人公从童年开始丧到临终。
导演用了大量鲜艳色彩和欢快的音乐来包裹沉重的内核,看完后笑中带泪,但坎坷残酷的经历在电影里却洋溢着一种希望和童真。
作为家中长姐,被体弱多病的妹妹抢走父爱,为了得到关注,按父亲想法成为老师,却因误会被辞退。之后和一碌碌无为作家同居,在作家自杀后,又成为作家对手的小三,惨遭抛弃。后来当上浴室女郎,又杀人入狱,爱上当年害自己被辞退的混混学生阿龙,被家暴仍不回头,松子的一生在寻找爱,从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只怪世界残酷和自己的拎不清,当她重新站起,被混混少年们打死,就这样死在光明下。
纵观松子一生,都在生而为人,不必抱歉。“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 电影中这句经典台词道出主人公辛酸泪。
除了原生家庭爱的缺失,就是一生在寻求肯定,努力讨好别人,渴望爱情,甘心付出,因而变得懦弱与愚蠢,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她的热烈的爱已摧毁我们的价值体系。
两个小时的观影里,观众除了看到松子被虐待抛弃,如女战士一般受伤后重新上路,也只能慨叹其命运多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一丧到底。
但更打动我们的是她对爱与关怀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终有一天,诗和远方都会在。
推荐一部丧片,也是卡西演的。叫《鬼魅浮生》。
因着卡西(Casey Affleck)误打误撞看了《鬼魅浮生》,却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拖了两日,看到奇遇已经刊出了一篇推介这部电影的文章,本来想放下不写了。可是又拖了些时日,仍然被电影鬼魅般缠身,老老实实回到桌前,算作一个交代。
1
一部似乎冗长的电影,像人生。
2
不知为什么却想起了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其实完全不像的。
在《东京物语》里,小津照例讲日常,老夫妇二人一同去探望孩子,苦涩有时,全都含笑咽下。
到了最后,妻子去世,忙完丧事,孩子们都各自回去,只留下丈夫一个人,独自面对余生。寂寥常常,仍然含笑面对。
但有一天,忘了我是第几遍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独自一人吃面,回想主人公一人在电影结尾独坐的场景。
猝不及防就跳出“人生苦长”四个字来,竟然大恸。
3
原来人生竟然不是苦短,而是,苦长。
我大概就是从那时起,突然切切实实地明白,电影是关于时间的艺术。
这也是我后来开始弄“大豆看电影”时,非要在每篇开头都要标出电影时间长度的原因。
我知道这种小孩子般的数数太过执拗,也像小孩子般傻乎乎的,可是人生过得太蒙昧,数数至少能让我觉得在这蒙昧的一生中还有那么一小段清晰度过的时间。
4
《鬼魅浮生》的海报上有一句话:IT'S ALL ABOUT TIME。
抱着看一往情深“人鬼情未了”的预期,恍恍然到结尾,见到那突然变空的床单,惊讶于时间令人恐惧的漫长,与空虚。
⇧床单下面的鬼终于回到空虚,已变破旧的床单却残留着。
岂止人生苦长,鬼魅的浮生时间更加漫长得毫无边际,虚无得无以复加。
5
那只鬼生前名为C(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而只是一个符号),死后披上了白床单,孤独而笨拙地站着,
毫无用处地看着伤心的爱人终于下决心离开拥有他们共同历史的居所,看着房子的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别人,看着房子在时间损耗终于被拆,看着废墟上建起繁华。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
6
而竟然还没有完,C在虚空中从高楼跃下,却回到了那起初的时间。
虚无中的一跳,又回首当年这间房屋的历史。原来从前珍贵的梦想,也归于虚无;而对梦想残酷的杀戮,竟然也归于虚无。
痛苦与仇恨竟然无处容身,在时间的流逝中,全都归为虚无。
7
大概每个人都被里面两个鬼的对话击溃吧:
Hello.
-Hi.
I'm waiting for someone.
-Who?
I don't remember.
⇧“Hello.”“Hi.我在等个人。”“谁?”“我不记得了。”
时间何其漫长。他们在等待中已经忘记自己在等待谁,在执拗中忘记自己为什么而执拗。
也许,人生苦短反而能让意义像星星一样被镌刻在夜空,而时间漫无尽头却让意义的灰烬扬起在沧海桑田。
8
然而,说到底,这是一部虚无的电影吗?我却像C一样不肯相信。
如果真的虚无,这部电影都不必拍出来。
而最大的证据却是开头,女主角M在失去爱人之后的悲痛中一口一口解决掉一份苹果派。
这一个长达五分半钟的长镜头像按了人生的停止键,令人难以忍受。而在一部90分钟的电影里,这个五分半钟因为其惊人的“浪费”而显得触目。
尤其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电影都在告诉我们,这一份痛苦也将消亡。
既然如此虚空,何必如此痛苦?
9
这一部台词稀少沉默寡言的电影。导演、C、M都一言不发,却强行把这苹果派的滋味塞给我们。
这五分半钟执拗地卡在电影的喉咙处,难以下咽。
阿巴斯曾经在电影里讲述樱桃甜美的滋味让人放弃了自杀;而这五分半钟苹果派的滋味像是《樱桃的滋味》的反面缩微版,让痛苦的滋味在虚空中攫住了人生的意义。
【全文将刊发在奇遇电影的大豆看电影专栏。】
《德州巴黎》此巴黎非彼巴黎,就像此曼彻斯特非彼曼彻斯特,所以一看到《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剧名就很自然的想到了《德州巴黎》对于所谓丧片的定义不是很清晰,但《德州巴黎》应该蛮符合的。看完至少郁闷一周。
作为一部丧片,《德州巴黎》开篇就是一个丧尸般在家人生活中凭空消失了2年的老男人在穿过沙漠,寻找德克萨斯州一个叫巴黎的地方,几乎全无意识的行走,这样能从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人实在也是因为配乐和摄影都很强大,本片被称为内心孤独的人最爱的那一口,节奏格调非常抓心。
随着剧情展开,其实原来内容并不神叨也是关于家庭,亲情,尤其是爱情,甚至还有接地气的家暴,尽管女主角超美,剧情其实也非常好看,但看完实在不会有心情去看第二次……
文艺感十足,但做到真情不是矫情,伤情不是煽情,真正丧到极处。
文艺青年摇身一变,开始用“丧”来自我标榜,但丧片究竟是种怎样的存在呢?
有人说,丧能给人力量。
如何界定有没有力量这件事,小编看了不丧的片,也感觉有力量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偏执地认为人家想要做天才呢?虽然,我十分认同有人说《路边野餐》导演毕赣,是你所说那种天才,但,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但导演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是天才。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可不可以理解为,丧的片只是一味传递负能量,而好的片应该是在负能量中长出正能量。就如心理学所说,在黑暗中长出光明的生命之树。
放在导演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很有意思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他们以为的深刻,其实是一种浅薄,超出了他们可以表达的能力边界。
好像要么与世界为敌要么登上人生巅峰才是传奇,其实世上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能平凡却淡然地活着,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吗?
话说回来——
难道平铺直叙的展现身边的生活就等于深刻,等于艺术?谁说的?我很喜欢迪士尼乐园,一把年纪还是要不停的给迪士尼砸钱,但一个朋友觉得,迪士尼是个最虚伪的地方,它只会造出美丽的幻象给你看。可我不这么想:世界上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处心积虑逗你开怀大笑,抚摸你心里填不平的黑洞,帮你做一场美梦,365天一丝不苟地点燃绚烂的烟花烧钱给你看,难道这不正是生活里少有的真诚善意吗?
那些劝我们和自己和解的,反而让我疲惫不堪,会让我把实现自我幸福放在人生第一位,从而忘记了自己的那个想要拯救世界的小梦想。更喜欢那些丧的,赤裸裸大咧咧把破碎的生活摊在我面前。在这种丧气中,我更能看到自己,反思自己。这种片不断提醒我,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我要再努力努力,哪怕能再多帮助一个人,也是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超丧音乐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超丧音乐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