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音乐教学活动研修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音乐教学活动研修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我们北方农村,办丧事又唱又跳的,是分两等的,在我们那里,八十以上的老人去世了,叫喜丧,是又唱又跳的,家人和来吊孝的亲戚没有一个是悲伤的,仿佛办喜事一样。
去年我老婆奶奶去世了,老人家103岁,五世同堂,而且后人最全面,老人家一辈子积德行善,乐善好施,去世以后,就请了两班吹鼓手,对棚又唱又跳,而且桌席上的碗碟筷子是一桌桌清的,都被庄邻亲朋好友拿走了,因为是喜丧,无论别人拿什么东西,主家都不能生气,人家要的就是吉利,老寿星和后人挺全面。
而五十岁以下的人去世了,是不会又唱又跳的,请的乐手吹的也是悲伤的曲子,来吊孝的客人,也是满脸悲伤,家里儿女,侄儿孙女也是哭的撕心裂肺,路人看到这场面也会忍不住掉泪。
记得我父亲四十岁去世的时候,那会家里太穷了,办不起酒席,庄邻和亲戚朋友来吊孝,都是拿一刀火纸,和随5毛钱的礼,向我父亲的遗体磕头掉着眼泪离开的,因为他们看我家太可怜了,我们年龄又小,我是老大,才16岁,就连请的吹鼓手,都没有要钱,现在有时想起父亲,心里还不是滋味,下葬的时候连个棺材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小的骨灰盒。
其实,无论老人活多大,在世的时候,子女多多尽孝,才是真的孝顺,在世的时候不给吃不给喝,去世以后你花再多的钱办丧事,人家也指指点点,议论你不孝,如若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特别孝顺,去世以后就是办不起丧事,别人也不会评论你一个不字,因为所有的人眼睛是雪亮的,正是人在做,天在看。。。
一个老中医的丧礼。
附近一个村子的老中医,死于50年代早期,终年88岁。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
老中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方圆百里,医好病人无数。老中医不重财礼,家境一般。遇到穷人看不起病,从不收医药费。遇到危重病人,经常在病人炕上陪好几天,直到病人好转。因此在附近一带,非常受人尊敬。
到老人去世那一天,三里五乡很多人都赶来探望。根据众人要求,老人在家停灵七天,接受大家吊唁。
东庄和西庄两村离得近,看好病人也多。一个村里請了一台大戏,一台在村里戏楼唱。,一台在老人家附近搭戏台唱。一连唱了七天。
每天來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对老人逝世表示无限惋惜。都要求把老人的葬礼办得隆重一些。
棺材用的是特厚的柏木棺材。棺材外部先用厚石板沏了一个石墎。石墎在葬礼那天以前就砌好了。两块石碑,坟上那块是女儿名义立的,碑文比较简单。村口那块比较高大,有碑座还有碑亭。前面记载老人的生平事迹,后面記载这次丧礼的捐款人名单。
丧礼那天,請了两台唢呐班子,自己凑了九副枪手和各种时兴杂耍。有300多非亲属披麻戴孝参与送葬,鞭炮齐鸣,哭声震天。
这是我见过的最隆重农村葬礼。
农村办理丧事为什么要请歌舞又唱又跳的,亲人去世他们不伤心吗?
看到这个题目,确实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家里办丧事,还要请歌舞又唱又跳的,难道亲人去世后,他们不觉得伤心吗? 山村梅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在农村里,家里如果有了丧事,大多数人都会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家里的电视要用布遮起来,意思不要再观看电视节目;要把镜子遮起来,意思是不用把打扮梳妆;要把一些带红色的东西收拾起来,不要造成与悲痛的场面的不和谐。千百年来,人们在丧葬仪事中,都是提倡严肃、庄重、和肃穆悲哀的。虽然也会用了响器,但只是吹奏些凄凉、悲哀的调子,增加一些哀怨的气氛,使家人落泪,过客严肃。总之,家里要消除一切带有快乐或能引起人们嘲笑的东西。
不过,有的地方农村还有个风俗,就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去世,叫做喜丧,并且确实有请歌舞或唱戏的。能请得起歌舞的,一定得是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不错的。一是要显示家里有着长寿的遗传基因,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家人活的年纪很大,表示对老人能活到这么大岁数庆贺。另一方面在亲朋好友面前,显示自己多么有钱。
不过,梅花认为不管你自己多么有钱,丧事终究是丧事,没有必要张扬,当父母老了,孩子们尽心尽力的服侍老人,让他们在晚年幸福快乐,才是做小的本分。如果老人活着不知道孝顺,到他们辞世后又大操大办,甚至办的离谱,这在外人看来,不但不是孝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研修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音乐教学活动研修总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