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音乐单元活动作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音乐单元活动作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大体把握西方音乐的脉络
《西方音乐史 - 唐纳德·杰·格劳特 / 克劳德·帕利斯卡 第六版》
短评:
本书的形式介于音乐史和音乐辞典之间。时间线条仍然是单向的,但却以音乐风格为组织单元,以音乐家的风格发展作为内容支撑。最终,整体成于细节,失于逻辑。对于没有整体音乐史把握的入门者而言,难免十分枯燥。
2.一份关于西方音乐的审美参考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 [美] 保罗·亨利·朗 / 校注 杨燕迪 》
短评:
音乐是文明中的音乐;文明是音乐中表现的文明:捋索着交织的双线条去厘清西方文明发展史,是本书大致的主题。作者统纳庞杂的资源,从中淘沥出闪耀于各个时代的人物,澄清他们的渊源、影响,打磨出他们在过去和当代的样貌,一点点构建出文明的脉络和肌理,就像,在时间的河床上清扫一副庞大的洛河图书。
3.遥远地透视西方音乐的发展肌理
《简明牛津音乐史 -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 》
短评:
“本书不是《新编牛津音乐史》的简写本。简化那套书事实上绝无可能。本书甚至不是以那套书为基础的。《新编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显微镜,而《简明牛津音乐史》用的是望远镜。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揭示生活和现实的粗线条及一些细节,尽管它们并不能对复杂的事物做出解释。对遥远的时期,望远镜不起作用: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迷雾和幻景。对最近的时期,望远镜也不起作用:这时人们看到众多近在咫尺的人物,其中有些甚至是至亲好友,却无法指出他们中哪些人是真正重要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试图这样去做,因为历史叙述不仅仅是提供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名单。当然,即使用了望远镜,以前也有盲人的先例。”(原序)
4.理想的西方音乐通史,或一份简明的西方音乐风格史
《聆听音乐 - [美] 克雷格·莱特 》
短评:
许多时候,我会认为,过去的历史是没有时间的。因此,同时讨论Bach和Beats虽然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即使作曲家生平坎坷也无需过多瞩目。莱特教授书写音乐史的线索是乐理的发展历程。其中被强制呈现出来的时间线条只是为了便于文字呈现,并非必需。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能制止多余的抒情,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全部。我想全部指的是:讲述他所理解的音乐是什么。
5.如何复活古典风格的自由
《古典风格 - 查尔斯·罗森 》
短评:
一个人能在描绘语言中进行何种程度上的探索就意味着他能在何种程度上构建自己的品格,其可能性由时代和个性共同决定。当我们要像从海中辨认孤岛一般将他们从众人中辨识出来,最终能指示出正确方向的还将是他们独特的个人成分,也可称为“风格”——流动性的不变性。从罗森的角度看去:标识海顿的是“文明的机智”;标识莫扎特的是“暴力与感官精致的平衡”;标识贝多芬的是“艰苦卓绝的毫不妥协”。这些答案(经过实践与感悟后的答案),毋宁说,也只是古典世界的一个侧面。历史的重生仅是巧合、时间与时间交替时极小概率出现的误差。然而,由他们(无论他们知晓与否)共同构建出的古典世界的一些品质———正如三人在技艺上的交锋所体现的那样———孤绝、不妥协与自由,标识了他们在地理上所属的群岛。
《世界音乐通史》
著者:罗兰·德·康代(Roland de Candé) 著
译者:王瑞华 曹胜超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音乐通史》是法国著名出版机构塞伊(Seuil)出版的一部音乐史巨著。作品立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野、凝练的笔法,分析并描述了从史前至当代社会的音乐文明。
音乐的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悠久漫长,如此宽泛、丰富的领域远非一本著作所能涵盖,因此本书在介绍世界音乐发展史的时候有所侧重:就地域而言,集中讨论欧洲主流音乐文化;从时间轴来说,侧重介绍近5个世纪以来的音乐发展,尤其对这一时期涌现的音乐种类、流派、大批才华横溢的著名作曲家及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及详实的介绍。在引介之余,作者还对当代音乐社会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预言。
至于公元前10世纪乃至更久远的远古音乐,受文献考证之限,作者只作了简单的概述;至于东方音乐,作者也没有花费太多篇幅,但我们亦可以从作者所综述的绪言及前三章中获得框架性的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音乐单元活动作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音乐单元活动作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