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兰亭序钢琴音乐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兰亭序钢琴音乐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其昌的行草书法作品中,透露出虚灵清远的意境。他平时临帖不像原帖,创作时意境高远,有哪些书法艺术主张?运用的什么创作方法?受其影响,学习董其昌书法的清代书法家查士标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一、他学习书法强调"顿悟″,"顿悟″不是天生的,靠平时学习的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才会产生"顿悟″,才会产生灵感。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二、他强调"熟后生″,他主张字要熟后生。创作作品时在意境和风格方面是"生面孔″,有独特之处。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三、主张作品有淡雅虚灵之韵,如茉莉花茶似的,散发出淡淡清香。有文人雅士的儒雅气质。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四、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强调"我神"。不受古帖束缚,有自己的面貌。他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和古帖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状态,既有古"意″,又有己"意″。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五、他临帖不像,作了夸张变形处理,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意识,比如他临古拙疑重的刻帖,结构大体相似,改变线条的质感为流畅酒脱型的。在章法较疏朗。风格和原帖大不相同。比如他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将王羲之的笔法和颜真卿的结构骨架融合自然和谐。下面把颜真卿《争座位帖》和董其昌的临帖图片放在一起,供大家分析比较。
(颜真卿争座位帖)
(董其昌临的争座位帖)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六、董其昌学古帖喜用背临大印象、大感觉的方法。只求大的印象相似。这是舍次求主,抓重点的学习方法。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七、用另一种帖的笔意来临所临之帖,使其有新的内涵。
明代有人说他是明朝的米芾。有王羲之的法度意蕴,兼有怀素的细劲。清代陈奕喜评:"董字如月下美人折名花,虚无绰约,在不即不离处会心,自是天授聪明姿色。凡俗若欲以意态拟之,不向古人规矩中求真见,其不知董也。"
清初书法家查士标,书法学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艺舟双揖书中评价他的行书为佳品上。
查士标行草《诗册》欣赏:
董其昌山水画欣赏
意境是什么?是比较虚头巴脑,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形的笔法和结构说不出个究竟,所以就以意境非常之高来比喻,更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你看不见摸不着,想吹多高就有多高。
不能不承认,"时势造英雄"。任何人的成名,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
具体到题主所说的董其昌也不例外,董香光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吉光高照,命要比其他比他写的好的书法家好的多,
生活在明万历年间的董其昌,正真让他发达起来的却是300年后的清康熙,乾隆皇帝时期。
因为他的书法得到了主流的推崇备至,也就是当时的清代皇帝康熙,乾隆酷爱他的书法,有了绝对至高权力,话语权者的鼎立推举,说什么都是叫好声一片。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句话"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
在我国书法史这些例子忒多了,比如书圣王羲之,写得好无可挑剔和争议,可那时代写得好多了去了,连王羲之都承认“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书谱》大致意思就是说张芝的字要比他王羲之好。
为何偏偏历史选择了王羲之?
因为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也是在几百年后,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欣赏,酷爱王羲之书法,达到痴迷程度,甚至不择手段窃得《兰亭序》,临死立遗嘱要把《兰亭序》一起入葬到墓中,正是因为唐太宗的大力赞赏,当时官员晋升,"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写二王书法,写的如何,也成为"职称评审"的关键因素。
好在王羲之确实无愧于"书圣",对得起历代皇帝对他的赞赏,
也就是说人好,字好,无可挑剔,内外兼修,这样就名副其实的成为万世楷模。
然而对比董其昌就有些尴尬,为什么?因为康熙皇帝喜欢也推崇他的书法,但其书法确实是毁誉参半,比如好的说空灵,秀雅,意境高,也有还有贬损他的字体偏狭,拘谨不大气,总之,并没有得到人们共同认可 。
而且,我们知道王羲之是从小到大一直写的好,所谓"一路红",
而董其昌是半路出家,他的字在考乡试时,正是因为字写的比较差导致屈居第二名。
16岁时,董参加松江府乡试,县官衷贞吉看过董其昌的考卷,因对书法字体印象极差,把董其昌从第一名去掉 放到了第二名。从此董其昌深受刺激,开始勤奋练字。 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但一个人即使成为书法大家,写得再好 ,还是会有最初丑字的印记影子,这一点上说,董其昌的字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但是皇帝喜欢,那怎么办?于是文人学士就会为了满足皇帝癖好,找各种理由来,形容董其昌的好,于是就想出了开头所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意境高"来形容,
当然也要辩证看待董其昌的书法,是有其过人之处……他笔法的飘逸,圆滑,还有柔软,在另外一些爱好者审美标准上, 又被认为是空灵,俊逸的极致,有书卷气,所以有人叫好 也有人贬低,书法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提倡艺术特色的多样性,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百花齐放。
因为什么?因为董其昌的书法功底不够,因为董其昌的笔力弱,所以临帖不像!
谁说董其昌意境高?书法不高谈意境不可耻吗?我认为很可耻!就像画中国画线条质量不高,就像弹钢琴音程都弄不准一样。
董其昌是书法界严重被高估的人,有点像现在的丑书大家,基本功不成,临帖差劲,然后被吹捧,董其昌就像这些人的鼻祖!
中国画追求意境,神似,意到形具。临摹不是复制,是临原作意境,并不在意形似。董其昌是明代书画大家,也是我国书画史是一位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他临摹谁的作品,本身是共赢的美事。近代大家张大千临摹五代大家董源的作品(原作和临作有很大差异,许多藏家愿出高于原作的价位)。由此可以看出,像董其、张大千这样的艺术家,与其说他们临摹,不如说是对原作再创作,再升华,这些临作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董其昌临帖不像,意境却非常的高。这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习书法的朋友走出误区,不为“意境”所迷惑,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谈一谈书法中“意境”是怎样产生的。
(董其昌临钟繇书法)
为什么董其昌临的一点不像却还非常有意境,我们临不像却要被人喷?我们不是在追求意境吗?是不是很纠结?人家操笔借墨,抵押锋芒,彪焕彰炳,形体抑扬,芬葩连属。或行或止,若往若来,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捭阖,阴阳交错。他的这些意境从哪里来的?苦练出来的。练什么?练形质。形质不立,神将安附?
(董其昌临王羲之书法)
董其昌是继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家。他年轻时在科考的时候,因为字写不好而成绩不理想,从此以后发愤练习,学遍晋唐名家。其秀逸妍丽,不减文敏。我们现在看到的他临的古人法帖,是在他自己的书风已经完全成熟以后的临作。他临写不是以要学习古人的形体和笔法去临。他是按着自己的套路去写。体现出来的,就是他自己的神韵。
(董其昌临颜真卿书法)
我们临帖,为的是学习。学习古人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形体。笔法还没有学会,形体尚未形成,在学习的时候放弃了形质而去追求所谓的意境,形质尚且生疏,去讲什么意境的追求,才会神不守舍,没有形质,更没有灵魂。
(董其昌临欧阳询书法)
初学者只看到人家临的不似,却不知道在这不似的背后,他们付出的努力有多久。董其昌学书临帖,三十年尚未能明书道奥秘。孙过庭说,人书俱老,当缘于思虑。只拼命的练习,不善于思虑,终难有大成。
(董其昌临褚遂良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亭序钢琴音乐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兰亭序钢琴音乐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