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钢琴 / 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子

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子

Time:2024-05-20 00:18:28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俗话说“唢呐一响全剧终”,是农村白事上最常见的乐器,为何现在很多地方不让吹了呢?

“唢呐一响全剧终”这句话有深刻含义,这个事情一般戏剧演出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般指的是大结局,也就是说农村白事唢呐吹响了,也就是谁家人死了,用唢呐的悲哀音乐为逝者送行,至于说很多地方不让吹,我看这个对于白事来说没有普遍性,只是个别地方。

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子

我们知道农村人常说“一家有事百家哀”这个指的有事就是谁家死了人了,作为老一辈农村传统的习俗,用唢呐的悲哀声调送别死去的亲人无可非议,特别是唢呐的高亢激昂,如泣如诉,幽怨哀鸣更加催人泪下,再加上鞭炮声惊天动地,以此来表达葬礼的隆重,和对逝者的哀思悲伤之情,以及对亲人亡故的留恋不舍眷念深情。

这样的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习俗,并没有违反法律不道德的地方,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民间地方风俗习惯。

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不让吹唢呐了呢?因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攀比之风盛行,大肆铺张浪费,有的要摆很多酒席宽待客人,有的死人了还要唱大戏请歌舞表演,甚至有人说“死不起,不敢死”的说法,国家一再要求提倡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要建设文明新农村,有的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超出了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甚至债台高筑,这样也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要求杜绝农村婚丧嫁娶这些不良之风,要求婚丧嫁娶一切从简,客随主便。

唢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农村白事作为对逝者亲人的一种悼念哀思可以理解,农村白事吹唢呐倒没什么关系,只是不要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就行了。

感谢大家欣赏,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支持!

确有此事。我的家乡自古以来,不管是谁家老了人了(死亡),在办丧事时都要请上一棚锁内吹手们,吹上两天。主要目的就是告诉亲戚朋友和附近邻村的父老乡亲,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以前都是真吹,尤其是在晚上,各种乐音,展示吹手们技术活。那个年代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等现代高科技文艺产品。农民无聊,这个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去听,直到12点钟后才结束。现在为什么很多地方不让吹了呢?我认为是这么个情况,现在的锁呐吹手的不靠实力。借助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他们用四个高言喇叭,电子琴等,声音太大,在夜间能传十公里之远。严重影响了附近几个村人民群众的休息。尤其是现在利用妇女艺人们,在台上做出低级下流的动作,吸引人们去看,造成不良影响。现在政府部门为了清理一些不良的习惯,和整顿农村的文艺不良之风,所以就有了很多地方禁吹了。我认为也不应完全禁吹,他们也是传统的民间艺人,在农村传播艺术也是不可缺失的一支队伍。关健是文化部们需加强管理,把挠民的高音喇叭去掉,净化思想,使其走上正轨民间艺术道路就完全可以了。各位师友们,是不是这个道理?[请大家关注幸福一生。如赞同点赞,不赞同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唢呐以其无与伦比的高亢轻松碾压其他一切人间乐器。一个乐队中,如果有一只小小的唢呐混了进来,那么,合奏往往会变成独奏。

被放在地上摩擦的感觉的确难受,于是乎,有些乐者戏称唢呐为“流氓乐器”。

以前在农村,当那凄厉尖锐的高音一旦划破寂静的山谷冲向云霄之时,常常预示着一个生命已经结束,他/她该归于尘土了。

常言道:“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旧时,伴随着一把朝天吹的唢呐上山入土,也算是农村老人最后的体面了。

1998年,当中央民族乐团的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时,震撼了全场近两千名的各色洋人。一曲终了,观众们报以了持久而又热烈的掌声,时间长达3分钟。

就在我们欢呼庆幸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小唢呐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之时,国内的唢呐之声却正在慢慢衰减。只有那“硕果仅存”的几个名家还在大型舞台上苦苦支撑着小唢呐的最后颜面,让国人依稀看到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后薪火。

随着最新《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并发行,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在广袤的农村慢慢普及开来。

以前吹吹打打、风光大葬的陋习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曲儿小,腔大”的唢呐,虽然并没有被明令禁止演奏,但它曾经的辉煌也一去不复还了。

首先,电子合成音乐的迅速发展让唢呐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过去,农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时,往往会请一班子人马——1个吹唢呐(也有吹喇叭的);1个敲锣的;1个要打镲的;1个吹笙的,1个敲鼓的……而现在,1个10英寸的平板电脑几乎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全部伴奏。

再者,要论扰民,唢呐也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唢呐的优点是音量大,音色明亮;可缺点也是它。农村里,唢呐一吹响,往往是“鸡飞伴狗跳”,声音能传好几里远,要是站在山顶顺着着风吹,可能附近4、5个村都难得“安宁”。

其次,流行音乐里西洋乐器的普及也让唢呐的“生存领地”受到了严重威胁。

平日里,吉他、贝斯、架子鼓、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耳朵,猛然听到唢呐的声音,似乎还有那么一点不习惯,谁知道那种声音其实在中国已经响了1700多年。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不恋人世间

前两年新规☞ 在部分地区,农村白事唢呐被禁。这些地区在白事上不能再吹奏唢呐了。

白事吹唢呐是农村老习俗了,这一禁吹,老百姓一时还很难适应,心理上还有点不解。白事忽然少了唢呐,安静的一时让百姓不习惯。

看看农村白事不让吹唢呐是嘛原因


1、唢呐的高亢有违白事的庄重

亲人离世总是哀伤的,哪怕九十多高寿。丧礼,为家属和亲友哀悼逝者之礼仪。丧礼理应是庄重气氛,家属亲友以表缅怀和不舍之情

然而,吹唢呐的那个人才啊,就像一只带头的大雄鹅,骄傲地昂着头、把唢呐戳向空中,高亢嘹亮,那架势谁不服就把谁吹躺……这激昂场面,与丧礼庄重和哀伤气氛很不搭。

亲友在嘹亮的唢呐声中,热热闹闹地送老人安详离去,入土为安,感觉是有点别扭……专家也说了,这违背精神文明建设,当去之。


2、唢呐渐渐背离丧礼初衷

小编小时一听到村里唢呐声,就知道谁家是喜事或白事,后来就搞不太准了。

生活条件一好,有些东西就会变。"……一定要办的风风光光!"农村重习俗,也好面子,白事要场面,唢呐要排场,人要多,乐要响。有些地方攀比成风,吹的越响亮,越热闹,说明事办的越面子。唢呐失去了哀乐的初衷


有些地方另有风俗,俗称"启喇叭钱"。主事方一晚辈专门负责向逝者女婿等索要唢呐钱,一般在调侃和激将的玩笑气氛下进行。当然只会多付,不会少。有钱,唢呐匠吹的更起劲,还可以点曲。很明显,当下这风气会往上飙

还有,同一个村,李家办的风光,隔壁老王孩子那么多,不能被比下去啊。白事唢呐慢慢趋于形式化,哀乐作用被弱化,攀比风气却见涨


3、唢呐也会扰民

千晓生乐器谱上,唢呐排名第一,号称"乐器之王"。唢呐一出,那嘹亮划破长空,树动叶飞。

唢呐声音很响,很刺耳,穿透力超强。村里办白事,在村外都听出吹什么曲子。现在都是请整支乐队,自带音响(过去没有),唢呐手不止一个,轮番上阵,吹上两天……确实有扰民之嫌,毕竟农村是居民密集生活区。

再说,村里或有新生婴儿,更是受噪音之扰。村里有些敏感老人听到白事唢呐也会多想的。


农村白事上没了唢呐,虽然有些老百姓一时不习惯,但想想并非没道理,规定也是要执行的。

另外,这并不代表农村听不到唢呐了,白事不吹红事可以吹,喜事上才是唢呐发挥魅力的场合。民间的骄傲——唢呐,依然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葬者出场音乐钢琴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爱思音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141号-11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