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经典武侠纯音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经典武侠纯音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首陶笛大师宗次郎的作品《故乡的原风景》之所以能够多次出现在武侠作品中是情理之中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日本被称为为亚洲的音乐殿堂,他们在编曲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在古时日本被称为扶桑国,因为非常崇拜鼎盛时期的唐文华,所以在唐朝时期不管是军事还是文化中国都大大的影响了日本,至今被称为冷兵器之首的日本武士刀也是传承自中国的唐刀,他们的舞蹈和乐器都是受了中国的影响,陶笛最早也是发源自汉朝,后来传到日本,所以在编曲方面日本的风格大大传承了中国的古韵古色,也因为日本是文化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楷模国家,所以他们在音乐体系保留的比较完善,婉转悠扬的旋律特别能够触动中国人的共勉。毕竟是源自一体。特别复合东方的情怀和风格,能够触动人心。所以抛出民族荣辱感不说,在文化保留这一块日本的确做的很好。
2.《故乡的原风景》旋律宛转悠扬,能够直击内心深处,让人有淡淡的忧伤和缅怀之情,刚好复合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背后的落寞和凄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在人的心里。所有武侠世界里的主角在闯荡过荡气回肠光怪陆离的江湖后都会看透人生选择归隐,这也刚好贴合乐曲所表达的人文情怀。所以在武侠剧的动情处穿插这首音乐更能提升意境,达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3.港台武侠剧是武侠剧的开山路人,也是他们这些优秀的影视人把武侠剧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武侠剧鼎盛时期经常会出现日本的伴奏,比如《英雄的黎明》,《故宫的记忆》,《长城》等等,有很多也是日本的音乐人为了中国文化量身定制的。不仅没有一点违和感,相反却显得相得益彰。让武侠作品更有灵魂和深度,音乐真的是无国界的,好的音乐是能够唤醒灵魂的。好的影视作品再伴以好的配乐相辅相成,成为经典。
热门歌曲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熟悉,我说几个很少人听过但是更好听的
1.万梓良版本凤舞九天之《留下我美梦》《风里不回顾》。
2.边城浪子之《还有明天》。
3.英雄无泪插曲《蝶舞》。
4.国产赵文卓版本霍元甲片尾《忘尽心中情》
这首是翻唱香港有粤语版本更经典。
5.陈真主题曲《好小子》。
6.唐太宗李世民主题曲《爱不释手》。
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沧海一声笑这些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谢谢邀请!
印象中看了不少武侠剧了,至今仍留有印象的除了楼主发的这些,我再列举一些吧,有遗漏的请大家帮忙补充。
关礼杰版《小李飞刀》(最近正在翻看中,喜欢开头曲)
新加坡的《葵花宝典》开头曲“天涯路”,绝对能勾起80后的儿时回忆
黄飞鸿系列(李连杰或赵文卓),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李连杰版方世玉上下部,现在偶尔还在重播
郑伊健、郭富城的《风云》,音乐也影响了一代人
说到武侠音乐,就不得不提黄霑和胡立伟这两位武侠音乐界的泰山北斗!
这两位的音乐作品几乎囊括了所有经典武侠电影,电视剧。从醉拳到黄飞鸿系列,从古龙到金庸所改编的影视作品。《倩女幽魂》,《东邪西毒》《新上海滩》......再看周星驰的《审死官》,《唐伯虎点秋香》等影片,其中的经典配乐具是出自两位大师之手!
(图为:胡立伟老师,1937年生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武侠音乐的魁首之争中,两位大师功力深厚,频频出招,这场旷日持久的演武成就了太多的经典,战场接连转换,几乎垄断了“武侠”。在两位大师为国乐留下‘宝贵秘籍’的同时,作为局外之人的我也深深沉迷其中,根本没法评定高下。说来,我又有何资格评说高手之间的过招呢!
(图为:黄霑老师)
何处觅知音
令人痛惜的是,黄霑老师:1941年3月16日生人,于2004年11月24日,因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在香港沙田仁安医院去世,享年63岁,一生写歌2000多首。江山不复烽火,失去了对手之后,胡立伟老师就很少再出手了。古传伯牙惜子期,为之摔琴。不知胡立伟老师是否也在为再无高山流水而心中戚戚。
(图为:黄英华)
后浪
有人说金庸,古龙之后再无武侠。我原本也以为黄,胡之后再无人为侠而歌,想来是我不懂武林!《少林足球》,《功夫》震撼的配乐,让我明白了这个江湖是不会一直寂寞下去的。在《梁祝》中1994年出道的香港音乐人黄英华就曾与两位大师合作过。08版射雕与周星驰的诸多影视中的配乐也都显露黄英华在武侠音乐上已经具有了一派宗师的气象。
请记住这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国乐大师。他们才是不该被世人遗忘的‘大侠’!庆幸的是我曾疑惑过武侠电影中的配乐出至谁人之手,才对他们稍有了解。如今,一部分的经典配乐还保留在我的音乐播放器中,才让我能够向大伙稍微的展示他们的成就。
我是(笔上有魂)
惯例求个关注点赞
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经典武侠纯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经典武侠纯音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