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纯音乐压抑舒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纯音乐压抑舒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压抑,焦虑症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症。中医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如果没有达到临床治疗的标准,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出去交际,和亲戚朋友们出去玩一玩,有不好的情绪尽量要及时排遣出去,不要压抑在心里。另外,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养成正常的起居习惯,不要熬夜。可以听舒缓的音乐,以及节奏不太明快的音乐,可以养养花、养养草、钓钓鱼,这些平静舒缓的事物都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西药主要是服用抑郁中枢神经,镇静类药,有较大的依赖性,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马不停蹄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得人快喘不过气来了,在这样的高压生活之下,情绪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在不少人的认知里,情绪的产生总有一定的诱因,例如:超负荷的工作带来了超负荷的情绪。然而,情绪的产生真的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心理学家、有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美誉的阿尔伯特·埃利斯对于情绪的来源,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人左右》一书中提到了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在这一理论中,A代表的是“情绪的诱发事件”,也就是实际发生的事件;B代表的是“人的信念”,也就是对于实际发生事件的看法、想法、评价和作出的选择等;C代表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就行为的结果。
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容易产生“事件引发情绪”的单一认知,例如上文所提到的高负荷的工作引起了高负荷的情绪。其实,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简单。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真正引发情绪的并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人的信念”。然而,在实际发生事件后,人的信念往往不是客观而理性的,是基于人们过去的经历所带来的感性的判断。也正是这个“非理性信念”,导致了情绪的产生。
所谓“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通俗来说,就是对于事件或挫折的不合理认识。那么,我们通常会产生哪些非理性信念呢?
第一类是绝对化想法:面对事件或情境,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必然会发生或必然不会发生的信念,它常常会与“必须”或“应该”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例如“我必须这么做”、“我应该这么做”。
第二类是过度概括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人容易使人产生极端的想法,导致对自身或他人产生不合理不全面的评价,例如“我这个人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
第三是产生负面预期,也就是说,当诱发事件发生后,无法基于事实作出正确的预判,而是将事态严重化、恐怖化。例如,诱发事件是“无法完成今天的工作”,负面预期可能是“将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将导致自己被开除/将导致家庭分崩离”等等。
然而,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非理性信念是我们对于诱发事件的“想象”,这种“想象”不能成为事实的证据,也无法通往事件的结果。例如,你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心里可能会产生“要是做不完就……”的非理性信念,因而开始产生一连串焦虑、恐惧的情绪。然而,我们跳出来看,不难发现,工作任务只是一个摆在面前的事件,真正引发你情绪的是那个念头,而这个念头往往也不会成为事情必然发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要缓解情绪,最关键的是要跳出“非理性信念”这个“坑”。当你觉察到自己已经产生了情绪时,不必把其归因于眼前发生的事件,而是应该了解自己在发生事件之后产生了哪些非理性信念,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重新构建对事件的认知,基于理性与客观去判断,和那些非理性信念作一个和解。
在面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和产生的负面情绪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四个自我反思的问题,来帮助大家梳理自己的情绪。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1、我对当下的情境和发生的事件,作出的反应是否过激了?
2、我是产生了哪些想法让自己情绪不佳?
3、我可以产生哪些想法去对抗这些非理性信念?
4、我可以做什么让自己的情绪好起来?
那么,带着这四个问题,去更好地理解情绪的发生,尝试改变那些非理性信念,并且试着与情绪和解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纯音乐压抑舒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纯音乐压抑舒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